茶者,南方之嘉木也。最初关于茶的记载,是神农尝百草,将茶叶当药用,后来才演变为饮茶。
随着茶叶的不断推广,以及商业发展的需要,人们对茶叶有了贮藏和运输的需求,这促使了茶叶包装的产生。所谓“好马配好鞍”,老板们也想通过茶叶外包装更好地推销茶叶,现在流传下来的茶叶外包装大多蕴含着时代的印记。
茶叶包装的基本前提是密封、避光、避气、避湿,所以考究茶叶包装的材质,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前人是怎么保存茶叶的?
古代
战国时期:丝麻织品
丝麻制品包装茶叶的好处是轻便以及运输便利,但防潮性能欠佳。
西汉时期:陶罐贮藏
用陶罐存茶的好处是:透气性好,可以吸收杂味,还能做到防潮、遮光。
汉晋时期存放茶叶的陶罐
唐宋时期:花样繁多
茶叶储存多用纸张包装,唐代文人互送新茶一般用白纸或者白绢多重包装,在纸上写相关的诗句,用囊袋包装的方式也十分普遍。
唐代茶叶包装盒
到了宋代,其饮茶之风比唐代更为盛行。当时茶叶形态有两种:一种是团饼茶,一种是散茶。团饼茶最简易的包装是用箸叶包装,外面再缠以棉麻丝带;散茶包装用木盒。
元代时期:多元审美
由于蒙古族有着游牧文化,追求豪华享受,这直接影响了茶叶包装,所以茶叶包装风格浑厚、坚实、抗摔、便携,具有耐久性。
元代青花釉茶叶罐
明清时期:精工细作、丰富多彩
明代多饮用散装茶叶,而散装茶容易受潮,于是对茶的包装密封性能要求更高。茶罐以瓷、紫砂为材料,密封性较好,能最大限度保持茶叶的原味。
明代紫砂茶叶壶
清代云南地区的普洱茶,采用当地盛产的箸竹叶来包装,这种包装材料简单易得,又能防潮,现在在市面上还能看到这种包装。
清代箸竹叶包装的普洱茶
近现代
民国时期
当时茶叶出口为我国贸易大宗,可在鸦片战争爆发后,这项贸易趋向衰落。
当举办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时,华茶茶商们积极参赛,希望能够能从工艺和包装上全面改变中国茶的形象。
福州马玉记商号
华丽实足代表华茶之特色
用来装茶叶盒的箱子
民国时期部分茶叶外包装图,装饰多为能体现中华文化特色的图样。
天坛牌珠铁盒茶包装
印有诗人品茗作诗的铁盒茶叶罐
印有小鹿仙鹤的铁盒茶叶罐
当然也少不了纸盒茶叶包装啦,下图为名媛采茶图,原来当时人们卖茶叶也讲究噱头嘛!
印有名媛采茶的茶叶盒
说到最有民国情调的就是纸包了,茶和牛皮纸包加上暗黄的色调,这种传统包装很能激起人们的怀旧情怀。
用这种材料包茶一般会增加防潮层,而且材料简单易得,现在还有许多茶叶包装使用这种传统包装。
牛皮纸包装
如今的包装更讲究高端、大气、上档次,有高端精美礼品纸质盒装的:
via 简渡王生
也有融入中国传统元素的:
via:Rongbrand容品牌
也有沿用简约环保风的:
中国茶叶包装,不只是简单的包装和贮藏功能,更是蕴含中国传统元素的艺术设计,为茶文化增光添彩。